旁人闲言碎语不说,自己也难以心安。
这一点,老来得子的刘备比谁都感同身受。
其实,黄月英也曾想过,趁夫君年轻,纳一房妾室,生个儿子,好好培养,也了他却了这桩心事。
但诸葛亮考虑到与黄月英夫妻和睦,相濡以沫,又怕伤了她的心。
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总不能一直没儿子啊!
后来,为求子嗣,诸葛亮想出一个折衷的办法:
写信给大哥诸葛瑾,请收其次子诸葛乔为嗣。
起初大哥也是为难。
然架不住诸葛亮一次一次的软磨硬泡,终于决定等诸葛乔再大几岁,便过继给诸葛亮为子嗣。
然而继子毕竟有别于亲生。
诸葛亮不说,刘备也知道他心中必会遗憾。
这才决定以主公身份,为诸葛亮安排纳妾之事。
诸葛亮也觉得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再拒绝主公的好意也不太合适了。
但他的想法与刘备又有些不同。
请夫人择选些良女,权当收个丫鬟侍女,以照顾夫人饮食起居,免得使其过于劳累。
夫人常年劳作,又醉心于改造农工用具,熬夜伤神,至身体欠佳。
若能得到妥帖照顾,调养得当,也未尝不能再生子嗣。
既如此,诸葛亮也不再拒绝,拱手一拜:“亮拜谢主公!”
刘备心下大安,只想待荆州事毕,多给孔明先生一些假事,免其太过劳累。
而诸葛亮却又想到一件事:“主公既有小女,亮倒有一人推荐与主公为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