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您一定要坚持住,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治好您的病!”郝建红着眼眶,语气坚定地对父亲说道。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

    市医院的专家会诊结果出来了,郝建父亲的病情十分复杂,需要进行风险极高的手术,而且术后恢复的费用更是一个天文数字。郝建手里虽然有些积蓄,但对于这笔巨款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为了筹钱,郝建四处奔走,他跑遍了亲戚朋友家,低声下气地借钱,但得到的回应却大多是推脱和拒绝。有人甚至劝他放弃治疗,说“人老了,总归是要走的”。郝建听着这些话,心里像刀割一般难受。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就这样离去,他一定要尽一切努力救治父亲!

    走投无路之下,郝建想到了卖掉自己的房子。这套房子是他和杜晓兰几年来辛苦攒钱买的,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可是,为了救父亲,他顾不了那么多了。

    得知郝建的困境后,李卫国和王大山也纷纷伸出援手。李卫国把自己多年积攒的私房钱都拿了出来,王大山更是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老黄牛给卖了。然而,即使这样,他们筹集到的钱款依然远远不够。

    就在郝建感到绝望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封里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知道一种可以治疗你父亲病的药,但价格昂贵,你若想要,三天后午夜,带着你所有的积蓄,到城郊废弃工厂来。”

    郝建紧紧握着这张纸条,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疑惑。这封信是谁写的?对方为什么要帮他?这个“药”真的存在吗?这一切,都像一个巨大的谜团,笼罩在他的心头。

    郝建颤抖着手,反复摩挲着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理智告诉他,这很可能是个骗局,但父亲日渐虚弱的身体,又让他无法放弃任何一丝希望。最终,他对杜晓兰说:“我必须去一趟,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试一试。”

    他按照纸条上的地址,几经周折,找到了那个废弃的工厂。破败的厂房,荒草丛生的院子,处处透着诡异的气息。郝建心头不安,却还是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接下来的几天,郝建像着了魔一般,四处打听纸条上所提到的“药”。他跑遍了县城和省城的各大医院,咨询了无数的专家和教授,但得到的答案却出奇的一致:闻所未闻。

    有人好心提醒他,小心上当受骗,这年头,专门做这种发灾难财的人太多了。郝建苦笑,他也知道自己可能被骗了,但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

    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落空,郝建身心俱疲。他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为了躲避债主的追讨,他不得不东躲西藏,甚至不敢回家。

    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省城有一个老中医,医术高明,专治疑难杂症。郝建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前往省城的火车……

    与此同时,杜晓兰在桃源村的日子也不好过。尽管她已经尽力去适应农村的生活和教学环境,但一些村民对她新颖的教学方式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读书识字就应该老老实实地背书、写字,像杜晓兰这样又是唱歌又是游戏的,简直是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