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途风流传>都市青春>崇祯故事 > 第52章 圣旨
      “杨铭,你以布衣之身,应时之技,忠心为国,破虏立功,声名上达天听,皇上甚感欣慰……”孙承宗语气庄重。

      “为国效力,忠君报国,愿是大明臣民的本份。”杨铭拱手慨然说道:“在下一点微功,不足挂齿……”

      孙承宗微微颔首,显是对杨铭这一番对答颇为满意。他站起身来,从怀里取出黄绫暗龙封套的圣旨,沉声说道:“杨铭听旨!”

      杨铭赶紧再次跪下,毕恭毕敬地唱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这次跪拜的是崇祯天子。不管怎样,这位大明的末代皇帝是历史上公认的汉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杨铭自己是汉人,现在穿越到这汉家王朝,对皇帝行臣民之礼也是理所当然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顺义布衣杨铭,素习奇艺,忠君体国,募民壮而复失城,施雷法而退虏兵,卓著劳绩,朕甚嘉慰,特拨任顺义游击将军一职。冀须鼓勇,再立殊功,朕盼所望,钦此!”

      “臣领旨。”杨铭领旨谢恩。

      总算是有个官职了,以后在这顺义城里办事再也不用担心名不正言不顺了,杨铭感觉挺高兴的。

      孙承宗宣完旨,走下正堂大座,站在杨铭面前和言悦色地说:“杨铭,你写个告身给老夫带回去……”

      “是!”杨铭赶紧躬身作答。这告身怎么写,自己还得琢磨琢磨。

      那赵知县也走了过来,满脸含笑对杨铭拱手道:“杨将军,今后你我同朝为官,定当尽心竭虑,精诚一心,为朝廷效力……”

      这游击将军一职,本是个没品级的武官,按明代重文轻武的风气,七品县令根本没必要对杨铭假以颜色。只是杨铭这情况特殊,赵知县因为杨铭所立的奇功,适才已从孙承宗口中得知朝廷不再追究他投降后金的罪责,多日来的忐忑不安总算可以放下心了,是以心情大好,对杨铭连声称贺。

      “那是自然,呵呵,以后杨某还要仰仗赵大人多多攘助……”杨铭笑呵呵地对赵知县回着礼。

      军营的辕门内,八百多名军士列着整齐的队形接受孙承宗的检阅。

      孙承宗是久经军阵之人,只见这杨铭号令一发,全幅披挂的军士们便迅速地集结成队,一个个盔甲鲜明,刀枪锃亮,腰板挺得直直的,脸上眼中的神情凛然有些虎狼之气。见此情景,孙承宗不禁暗暗称奇。原来这杨铭不仅会奇技法术,带兵也有一套,他募集的这些士卒决非滥竽充数之辈。

      检阅完军队,孙承宗在杨铭、赵知县、刘必显、丁有三等人的陪同下视察营房,只见一排排的青砖营舍,各处走道窗台都打扫得整洁干净,宿舍里的大通铺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军容之肃整,是孙承宗阅历行伍多年来所仅见。

      “杨将军麾下军士所需饷银粮草多少,老夫回京定当禀明圣上,力促为将军解决……”孙承宗淡淡地说着,心里对杨铭已有招揽之意。明末朝廷财政困难,军队的粮饷经常是拖欠的,甚至有的部队欠饷数年。就算是集全国精锐的关宁铁骑,也有过拖欠数月军饷而发生哗变的事情。是以孙承宗首先考虑到杨铭军队的粮饷问题。

      “多谢阁老关照。”杨铭跟在孙承宗身后指着路,“前面的库房里尚有建虏首级八百余级,请阁老一并检验……”

      孙承宗微微点了点头。以前他经略辽东时,前后四年,十几万大军和后金作战,几十场大小战斗打下来,丧师数万,所斩获的首级不过二百。若没有廿九日北京城下那一千多颗首级垫底,杨铭说这八百余级他是断然不会相信的,但现在,无须检验,他心里早已相信了。

      视察完毕,杨铭留孙承宗在军营里吃过饭,稍事休息之后,孙承宗起程返京,杨铭派出了五十名骑兵护送。

      临行前,杨铭将写好的告身交给孙承宗,孙承宗接过展开看了看,顿时眉头紧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