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奇,我接下来说的事情,你要一一记住,切不可因为一点小事动怒而毁了接下来的计划。”
殷琅打算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当然是要安抚已经暴怒的百姓。
他们现在想的就是阶级的压迫。口口相传他的故事的百姓肯定会加上他们过去所见所闻。
这样的事情,浸淫市井的百姓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事情。不过,在他们眼里,这么明目张胆的却只有殷琅一个。
更何况殷琅还是罪臣之子,批评他的代价比起其他纨绔会更小。毕竟殷琅头上的老爹已经走了,那些纨绔子弟的老爹还是权臣。
所以,现在首要的就是让他们知道,殷琅犯的错比这些纨绔更小,而不是更大。
可是,由于舆论发酵的速度过快,导致百姓现在群情激奋。如果直接杀鸡儆猴,起到的必然是反作用。
而殷琅要做的是借百姓之口替他说话。
第一阶段就是让他们能够好好听他拜托的人解释。
不然,越告诉他们正确的事情,他们的心底会不自主地找更多的反例去驳斥劝说的人。
越解释,得到的反对越多。
这个是人的天性所致,就像和父母吵架之时的孩童只会觉得一切都是父母的错而不是因为自己有些行为不妥。
而事后,孩童又会羞愧地发现当时吵架的自己说出的话是十分无理的。
所以,他需要合适的人,在百姓们不太激动的时候提起这事,说明原委。
原本不能透露的真相,可以借由这次事件公之于众。而皇家也追究不到他的头上来,毕竟悠悠之口他们根本挡不住。
其次,就是要让富贵接受他的帮助。
除了解除心中的愧疚之外,还可以借此告诉百姓,他殷琅那天在县衙并没有对江富贵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行动消灭的流言就是殷琅恐吓江富贵。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做出符合大众预期的事情,会让舆论渐渐平息。
但这一步的前提就是江富贵得同意接受他的帮助,不然强制把他押到镇国公府,会让第一步功亏一篑。